close

撰寫者:駐團作曲家林純慧

撰寫日:2015年12月5日(六)

(圖1-1雙溪樂集海報)

今天出席了東吳作曲系友的雙溪樂集音樂會。雙溪樂集從2011年開始成立已經四年,「雙溪樂集」主要是以東吳畢業的作曲系友為主,作為一個發表作品及學術文章的平台。這幾年透過幾位老師還有系友們的熱心推動,不論是音樂會或是學術期刊都辦得愈來愈有聲有色,筆者兩年前也曾經在雙溪樂集發表過兩首曲子。現在雙溪樂集每年都會固定舉辦兩場現代作品發表會及論壇、定期的團員大會,更少不了會後溫馨的餐敘茶會。

(圖2-1 雙溪月刊裡的歷年作品集)

(圖2-2 定風波樂曲。作曲家林純慧。2010)

每次音樂會的主題跟編制都蠻有意思,像是之前春季舉辦以鋼琴為主題的創作,音樂會名稱就叫做「春天的人生是黑白的鍵」,(在這裡筆者解讀為作曲家以黑白鍵譜出如春天般的人生,並非偶們作曲家的人生是黑白的啊~)

(圖3-1 春天的人生是黑白的鍵節目冊)

而今天這場音樂會的主題:東拉西扯,顧名思義就是作品需要使用到東方與西方樂器的組合。音樂會後的論壇,則針對今天發表的其中兩首曲子做討論,邀請作曲家跟面對面大家聊聊有關樂曲創作的種種。雖然是東與西樂器的組合激盪,不過很特別的是今天八首樂曲當中,每一首都使用到了大提琴作為低音的支持。

編制基本上不超過四人,最少為兩人,可能是東方音樂元素的加入給人莫名的熟悉感吧!整場聽完,覺得是一場令人愉快並得到許多收穫的音樂會,連筆者非作曲背景(數學系)的友人一同前去,也覺得十分有趣,整場不打瞌睡(讚)。有的作曲家在樂器的演奏上考量東方與西方樂器的相通點與衝突,讓兩者間形成了張力與拉扯,但是這卻讓樂器在演奏上發揮了很大的能量,光音響上就構成了精彩的效果。也有作曲家融合東方與西方音樂語彙,將鑼鼓點或戲曲融入創作當中,甚至樂器與演奏者扮演了文武場的角色,用音樂來說故事。會後的論壇討論也提到了關於東方、西方與自身文化的課題。

不知為何,最近常常有意無意接觸到自身民族文化與歷史。音樂與文化脫離不了關係,我認為音樂可以說是從文化與歷史的根當中長出來的花朵與果實。音樂雖是國際共通的語言,但是存在著國際與國際之間不同文化特質的差異性和多元性。創作音樂本身除了技術層面之外,更進一步來說,更是創作「文化」的重要使命。而如何使用現代音樂自由與豐富多變的音樂語彙,體現自身文化,並且加以栽種出美好的藝術果實,相信是許多作曲家思考的問題。生於臺灣這片土地,面對關於我們的民族、歷史、文化背景的種種,針對這個世代將來的方向,在這裡筆者無法做出任何的結論。人與時代、環境都不斷變動著,新的世代是掌握於你我年輕一輩的手中,而我們怎麼做、留下些什麼給我們的下一個世代,更會左右了他們以後將會如何。

作為一個作曲家,不管你從是事什麼樣的經濟活動(創作、教書、寫配樂、做生意、賣飲料……),一定要不斷嘗試更新更好的創作。試著從一個想法、一個樂念開始都更提升層次來思考。臺灣,期待能有屬於你我更燦爛的文化綻放。

PS:雖說年輕,轉眼竟然也快畢業十年了~嗚~~(教授昔日幼女,如今也大學畢業!奉勸諸君,黃金寶貴時光莫蹉跎啊…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ar-星樂集 官方 的頭像
    Star-星樂集 官方

    Star星樂集音樂

    Star-星樂集 官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